时间:2018-12-24 08:55 作者: 来源: 渭南政法网
近年来,大荔县坚持将完善排水系统、土地整治、栽植耐盐碱作物作为治理土壤盐碱化的关键举措,全域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使昔日的盐碱地成为大荔县乃至关中东部的“白菜心”。
据了解,近年来,大荔县已累计投资4000万元,完成朝邑内滩排灌工程,完善排水系统,每年排水可达1200万立方米,排水系统控制面积达20多万亩,全面遏制了周边安仁、朝邑等6个镇的土壤盐碱化。投资2500余万元,在许庄等镇实施了14个盐碱地土地整治项目,先后有2.4万亩土地得到治理,新增耕地4488.47亩,项目区土地复种指数达100%,有效改善了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同时,57.5万亩土地得到深松整治,使土地保墒蓄水和保肥能力明显提高,渭河沿岸各镇小麦每亩最高增产114.3斤,玉米每亩最高增产93.7斤。另外,大荔县相关部门还先后赴山东、河北引进和栽培了冬枣等耐盐碱作物。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大荔冬枣的种植规模已达42万亩,年产值突破50亿元,连续4年跻身“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20强”,品牌价值40.93亿元,被指定为G20杭州峰会专供水果、外交礼品水果,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上一篇: 大荔县突出“三村”创建提升乡村基础设施
下一篇: 大荔: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助推农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