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4 09:14 作者: 记者 单江鹏 通讯员 史平 来源:渭南日报
身后不到一米处,就是决口处湍急的水流。站在围堤下一块石头上,完成现场播报。10月11日CCTV-1《新闻联播》这则报道,让很多牵挂洛河大荔灾情的海内外观众记住了中央电视台记者谭海梅的名字。
坐在小方凳前,向总台传回素材。在颠簸的采访车上听录音,配文字,争分夺秒完成稿件。听闻决口封堵,毅然拔掉吊瓶针管……不仅是CCTV,也不仅是谭海梅,2021年深秋,洛河大荔洪涝灾害发生后,国内新闻宣传战线闻风而动。
10月12日下午4点,决口正在加紧封堵,不远处的防汛抢险指挥部里,一场重要的会议正在紧张进行。
政治家办新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县第十七次党代会刚刚闭幕,数十年不遇的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如何将这股激情最大程度转换为“建设大美大荔,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如何借助舆论力量,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为大荔灾后重建赢得更多支持?
县委书记由建新正在对防汛抢险救灾期间的宣传舆论工作亲自部署。越过尚在肆虐的洪水,大荔决策者的眼光已经落在灾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
集思广益,从善如流,第一时间抢占舆论制高点。
省委书记刘国中、省长赵一德、市委书记王琳、市长陈晓勇等领导同志对防汛抢险救灾的重要指示,鼓舞了奋战在一线的干部群众斗志。《为什么党旗美如画?——洛河大荔21·10防汛抢险救灾纪实》《洪灾发生之后……》,《渭南日报》《陕西日报》迎战洛河大荔洪灾深度报道相继推出。有思想,有质量,有温度,传统媒体提供的优质资讯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爆款网文,各级党媒依然是舆论场上的“定海神针”。
干群齐心,防汛抢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抖音平台上,几名青年音乐家为大荔防汛创作了歌曲《失去的一定会重新拥有》。旋律忧伤而又向上,歌词深情而又昂扬。打通“两个舆论场”,互联网激荡强大正能量,万千网民,线上线下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挡水堤前,“人链”传递着防汛沙袋抗洪物资,在这些宣传干部身后,一辆辆铲车顶风冒雨转移撤离群众。10月9日一大早,发生在沿黄公路赵渡服务区附近这一幕,定格为洛河大荔“21·10”防汛抢险救灾的永恒画面。
“我们要进入战斗岗位了。”共同顶住了不断上涨的水头,撤离通道安全无虞,大荔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守印紧紧握住赵渡镇党委书记拜胜利的手。多年不懈努力,大荔形象来之不易。史无前例的洪涝灾害,也是提升和展示新时代大荔形象的重要机遇。
“无人机画面很清晰,为我们摸清情况,制定排洪方案帮助很大。”10月16日,大荔县融媒体中心主任刘海燕收到县水务局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的短信。
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炮火不够近。
用镜头全方位记录洛河防汛历史画面,受灾群众看一眼遭灾被水围困大棚的愿望,赵策也想方设法满足。作为离群众最近的新闻工作者,大荔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就像“邻家小哥”。
得知朝邑生产围堤决口,扛上摄像机,马上冲上前线。奋战十多年,弓马娴熟,薛晓斌却说:“台上一分钟,幕后十年功。最值得赞扬的还是我们的后方。”
连夜剪辑和后期制作,累了就轮流在办公室连椅上躺一会。和同事们24小时不间断工作,为各类媒体提供第一手素材,大荔县融媒体中心新闻部主任柴伟鹏深情地说:“只为家乡能赢得更多关注。”
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记者如风。党中央建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深谋远虑。
“觉得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的精神又回来了!”一字一句念着本报刊发的《假如我牺牲了,请记住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报道,大荔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蕾既兴奋,又激动。
“两个多月的战斗,是历练,更是人生的宝贵经历。”张蕾说。
“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能不能总结总结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经验,为大荔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好舆论氛围?”
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
1月15日上午,拿着沉甸甸的《洛河大荔21·10防汛抢险救灾新闻报道合集》,大荔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彦提出了新的课题。
编辑:王倩